在企業IPO進程中,輿論較為關注的事項之一便是“各類訴訟”。在輔導期間,券商盡調也會將“未結訴訟”作為重點去分析。能完美解決的事情,又怎會成為輿論和吃投資者們關注的問題點呢。企業在開啟IPO之旅時,遇到的“攔路虎”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發生不了的。
我們根據“訴訟對IPO公司造成的障礙程度”先把訴訟分類歸納,以便根據其影響程度來做輿論的應對策略。
1、核心知識產權/專利權訴訟
嚴重依賴某項知識產權的企業,如果其嚴重依賴的知識產權涉及訴訟,則IPO前景就將非常暗淡。被商標專利訴訟拖過上市最佳時機的企業要屬喬丹體育了。丹體育早在2011年10月就已經提交了首發招股說明書的申報稿,同年11月25日首發申請通過。但是一紙訴訟把喬丹體育上市之路暫停了8年。時過境遷,如今的鞋服企業上市環境和2011年已經完全不同了。
科創板企業更容易陷入“專利權訴訟”的風暴中。比較典型的是安翰科技,從申報科創板開始,便一直陷入偽專利訴訟之中,并且安翰科技因此案一度被媒體曲解、誤讀,大量斷章取義的報道充斥眼球。
2、股權糾紛訴訟
股權穩定、清晰、合法合規,是企業IPO通過的必備條件,當發行人的股權存在未結訴訟時,證監會將對該情形進行100%反饋。這兩年由于股權糾紛引起輿論熱議的要數“地素時尚”IPO時的“婆媳大戰”了。地素時尚已經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但是其上市歷程也是一波三折,耗費了數倍成本。
3、客訴/產品質量訴訟
由于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關系社會穩定,存在該類訴訟的發現人基本都會被證監會反饋到。目前科創板中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被競爭對手狀告專利技術侵權,又被報道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眾多客訴,牽出有米科技涉嫌產品虛假宣傳。
4、勞動糾紛訴訟
擬上市企業因為規模大,所以聘用的員工一般也都是成百上千,勞動者利益維護問題一般都涉及到勞動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因此如果擬上市公司涉及到勞動糾紛訴訟,被反饋到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5、合同糾紛等其他訴訟糾紛
除上述幾類訴訟糾紛外,合同起訴訟糾紛也需反饋。
一旦發生訴訟,先不管是否是重大訴訟,都會引起投資者和媒體的關注,企業IPO過程中,“訴訟”也成為競爭對手或別有用心者阻止企業上市進程的武器。我們可以把五種訴訟根據其影響力程度大致分為“真實性訴訟”和“惡意訴訟”,再根據其影響高低做出應對策略的方向。前3類訴訟根據其影響力可以歸為“高影響力”類別,第4、5類基本可以歸為“影響力低”類別。大致處理方向如下:
企業IPO僅僅是一家企業在運營中的一個階段,而非全部。但是由于IPO增加了更多的關注著(更多的監管機構、財經媒體、投資機構和投資者),所以企業在處理“訴訟”問題時,既要考慮其對于資本運作的影響,更要考慮對于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沒有一個危機案例是有模板可尋的,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