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創業企業云集的深圳有個科學創業節你知道嗎?從2018年起,每年7月24日舉辦,如今已是第三屆了。
今年7月24日,由深圳前海管理局、深圳科技創業俱樂部、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高維學堂共同舉辦的第三屆“科學創業節”將在深圳前海前灣一路前海夢工場舉行,“逆勢生長”為本屆科學創業節主題,屆時深圳以及全國多地的知名企業家代表和創業者們,將共聚一堂分享逆境之下創業者的生存狀態。
當今創業成為一些人實現人生價值施展社會抱負的一種普遍選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成為社會的共識。然而實踐中人們發現創業失敗率有點高,那么創業失敗與成功有沒有內在規律可循?創業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有哪些?科學創業的方法論是否存在?在深圳,有一家同樣也是創業者的創業培訓企業高維學堂,深知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的艱辛,為喚起社會對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的關注,自2018年7月24日發起舉辦深圳科學創業節。43位有豐富創業實戰經驗的老師,5年時間總結摸索出一套科學創業方法論,先后有13000多位創業者及企業創始人學習過這套科學創業方法并在實踐中進行過驗證。近日,記者專訪了高維學堂創始人林傳科,聽他講述創辦“科學創業節”的初衷,以及自己與合作伙伴們從創業“不斷踩坑”到“科學創業”的探索過程。
7.24科學創業節來歷
同為創業人、深知創業群體艱辛的林傳科表示,創業者創業期間全情投入,工作超負荷,透支智力、精力、體力,恨不得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工作,所以與一批創業者一交流,發現大家都贊成在深圳發起成立一個創業者的節日,深圳是全國創業者、創業企業的高地、集中地,更有理由在全國首創這個節日,希望借此呼吁社會關注創業者這個群體。這就是7-24科學創業節的來由。用科學方法解決創業難題創業成功的原因多種多樣,失敗的教訓也千差萬別。林傳科和一批創業者總結創業經驗,復盤創業過程發現,對創業者言在術的層面有很多坑和教訓是可以避免的。
“我特別害怕犯決策性的錯誤,我也經常問自己‘支撐我做這個決定的科學方法是什么?’我堅信可以用認知升級解決難題。”接受記者采訪時,林傳科坦言自己創業之初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很多創業者一樣,也踩了很多“坑”,直到他摸索總結出科學創業這一套方法論。“我們不是包治百病的企業江湖郎中,我們只是在術——科學創業這個層面給創業企業創業提供一些解決方案的幫助。”
高維學堂:何為“科學創業”
那么,什么是“科學創業”?林傳科認為,科學創業旨在讓創業理論系統化、方法清單化,操作流程化,管理自我化,有理論,方能變通,有方法,才能落地;降低試錯成本,減少創業失誤;做對關鍵決策,避免墜入創業大坑。“科學性給我們帶來了最大的啟發,每一個問題背后都有科學的方法,用科學方法解決創業路上每一個難題,可以稱之為‘科學創業’。”從第一屆科學創業節的“創業大坑”主題,到第二屆科學創業節的“創新的實踐成果”主題,再到第三屆科學創業節的“逆勢生長”主題,科學創業節每一年的主題都非常應景,緊扣創業者的困惑。
今年突然爆發的疫情令很多中小企業陷入困境,但也有不少創業者從危機中看到了“生機”。林傳科透露,深圳本土很多知名餐飲企業都是高維學堂的學員,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餐飲企業陳鵬鵬、八合里、客語等,“換個視角看,當下正是低成本擴張的最佳時期,我們很多學員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加速擴張,進行供應鏈更換升級,搶人才,新租營業場所,搶占市場份額。”
高維學堂:反向開發課程
高維學堂追尋的是反向訂制教學內容的課程邏輯,先有需求,然后反向開發課題,再根據課題于全國或海外尋找老師,研發課程后推薦給學員。他們還特別重視用戶的體驗,“老學友”上完課不滿意可全額退款(秒退)。一個班級40-60人,每次課兩三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學習到一個知識點,解決創業階段的某個難題。每年一次的7.24科學創業節,是高維學堂回饋學友的一份禮物,是為創業群體打造的一個專屬節日。今年的創業節亮點多多,有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董事長李澤湘、天圖投資CEO馮衛東等知名“老將”交流實用的方法論,也有創業“新兵”給大家做接地氣的實踐分享。身為先行示范區的深圳,有著創新的基因和良好的營商環境,也一直是創業者的天堂。林傳科樂觀認為,經歷疫情磨礪后,將會是科學創業的好時代。